首页 男生 穿越架空 君臣那些事

君臣那些事 王爱明 2563 2021-12-23 08:53

  【九】

  坚持一个中心

  帝王讲究臣子和老百姓绝对服从,朝廷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利益却不一定是朝廷的利益。当你的利益超出朝廷的利益,你还是小心这条红线!

  1.赵匡胤和石守信

  皇帝对大臣缺少信任,惧怕大臣最典型的是宋太祖。宋太祖天下下来,他不想历朝历代的皇帝,他很有创新。你说他过河拆桥,又不全是;你说他禽兽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又不是。他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臣子,就是一千个不放心。道理也是非常简单,因为靠几个手下的人,欺负孤儿寡母,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天下。

  说起那事情,宋太祖真是一个非常猥琐的人。公元九六零年春节,五代的后周即位不久的恭帝柴宗训正和大臣正在过年。忽然接到边关有关契丹、北汉大举南侵的急报。宰相不知虚实,匆忙派赵匡胤出征。兵行数十里,驻扎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在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等人的支持煽动下,一伙将士把他拥入帐幕,象征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他们回到开封,废掉柴氏,自立为帝。这么不厚道的人,当然怕别人来个复制。

  赵匡胤当时是后周朝廷的禁卫军指挥官、殿前都点检。禁卫军是柴恭帝的父亲世宗柴荣建立的。他是五代皇帝中出类拔萃的,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正想北征幽州,却生病去世,真是天不假年,由六岁的儿子即位,这一年是九五九年。

  赵匡胤当了皇帝,天下稳定以后,想想陈桥驿那些事,有些后怕起来。要是哪一天,几个臣子,拥戴哪个人当皇帝,完全可能的。于是,他决定跟大臣摊牌。他首先要防止军队中尤其是禁军中可能出现的威胁。建国第二年春,他罢免了殿前都点检慕容钊等人职务。同年秋,逼走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大将。

  这一天,他设宴招待大臣,准备解决心腹之患。接受宴请的是石守信等几个拥有兵权的大臣。喝得十分高兴的时候,宋太祖把身边其他人支开。他对大臣说,我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但是做皇帝的也很难哪!现在想想,还是做节度使的日子快乐。做了皇帝以后,我似乎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啊。

  石守信还不知道皇上的意思,说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宋太祖说你虽没有异心,但要是部下贪图富贵,一旦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不干行吗?石守信等大臣当场就傻了眼,知道皇帝不放心他们。这还了得,不这说他们有罪吗!他们马上叩头谢罪说,皇上何出此言? 我们万万不敢!万万不敢!要是陛下可怜我们,请给我们指一条活路吧。

  宋太祖看看时机已到,顿了顿说,唉——人生在世,真是白驹过隙,所以想富贵只不过多攒些金钱。有了金钱,就可以过土豪金生活。还可以使子孙也不贫穷。你们何不放下兵权,到大一些的地方当个太守,买些良田,盖些深宅大院,为子孙立下永久功业。你们在地方上多招聘一些美女,每天美酒美女相娱,过一生富贵逍遥日子,不是更好吗?我还可以跟你们结为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也是好事吗?

  都说到这份上了,哪还用大臣说什么呢?大家都说,谢谢皇上帮我们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再生父母!第二天,几个大臣都称病不上朝了,接着就向皇帝交出兵权。这就是《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中记载的“杯酒释兵权”故事。

  2.李嗣原和冯道

  李嗣原是后唐第二位皇帝,冯道是个历史奇葩,历史上绝无仅有独树一帜的贰臣。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之一,除了五胡乱华之外,就是这一段历史了,人们有“五代十国乱悠悠”之说。这样的年代,做一个朝廷的官员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冯道身处乱世不但能保全自身,还在多个朝代任高官,历事四姓十君。后唐、后晋他都当过宰相,契丹灭后晋,他又依附契丹,任太傅。到了后周,他又任太师中书令。历史上称他是不倒翁,不过后人欧阳修鄙视他,在写《五代史》的文字中将他斥为“无廉耻者”。

  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不倒翁?这可能跟他的生活态度有密切联系。他的思想没有错,跟哪个君王不都是跟吗,是不是能劝谏协助君王关心民瘼,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任何一朝一代,即使再差的皇帝都想把天下搞好。国家大事除了国防,就是百姓生活了。君王的出发点都是向着百姓,还是下面的官员往往以权谋私,欺压百姓。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虽然骂他,但在《新五代史》说他能“刻苦俭约”。你想,有几个官员做官不都为了花天酒地,鱼肉人民?他却是另类,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打仗的时候住茅草房,连床也没一张,睡在草堆上。上面分给他的俸禄都分给手下的,跟手下的人吃一锅饭,用一个碗,还觉得十分快乐。战国时期的赵奢将军,西武帝时期的李广和窦婴将军,是他的学习典范。手下的将领把抢来的美女送给他,碰也不碰一下,有几个做得到?请你说说看。他暂时安置在别的屋里,等找到她们的家人,就派人送她们回去。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正好遇到饥荒,就把家里的粮食分给乡亲。后来退休在家,还自己砍柴种地。看见村里有人田种不下去,夜里帮人家耕地。人家感谢他,他说没什么。我们国家不缺雷锋,缺的是感恩雷锋的人。

  后唐明宗李嗣原手上,年情很好,粮食大丰收。他跟明宗说,他在河东当官的时候,奉命出使中山。路上很不好走,一路担心马摔到山下,抓住缰绳不松懈,一路过去都没有出事情。后来到了平地,以为没事了,放松了警惕,结果从马上跌下来。一个人往往在忧患的时候没什么事情,相反,倒是安乐的时候出现问题。这是人之常情。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

  明宗说,天下虽然丰收,百姓生活过的好吗?他说,对百姓来说,欠收苦,丰收也苦。丰收了,粮食便宜了,伤害的是百姓利益。欠收了,粮食贵了,伤害的还是百姓哪。他读了唐朝诗人聂夷中的诗歌《田家诗》给明宗听:“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明宗还叫随从把这首诗抄下来,常常读起它。有一年,水军在河里得到一只玉杯。玉杯上一“传国宝万岁杯”几个字。明宗问他,着算不算是国宝,他说仁义才是帝王的国宝。

  他的话很有道理,句句都说到皇帝的心里去。皇帝也是聪明人,臣子要他关心民瘼也不是坏事情。不管皇帝心里想的是真是假,至少他没说错。所以他得到明宗的喜欢,所以能当成不倒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明宗李嗣原也是一位中国肚带算得上的明君,只是在位仅仅七年,实在遗憾。在位的时候,杀贪官,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重民间疾苦,号称小康社会,算是乱世中一朵鲜花,一坪绿地。看看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便知道做臣子的做君王的,都要心中有百姓,才有口碑流芳百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