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在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曾经的人声鼎沸、笑语盈盈,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村庄的景象渐渐变得寂静。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也没有远方的财富与希望,只有一条弯曲泥泞的小路,通向远方的田野和农舍。每当晨曦照进这片土地,村头的老槐树下,依然有着那些年长的身影,缓慢地走出家门,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刘老汉站在门口,看着远处的山峦隐约笼罩在晨雾中,心中不禁一阵愁绪。这片土地,他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见证了无数的春去秋来,也亲眼看着村子从繁荣走向衰败。从小时候满地的麦田,到如今杂草丛生的荒地,每一步变化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几十年前,这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大家耕作田地,守着家园,日子虽然艰辛,却也简单踏实。可是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早已离开,去往城市寻找更好的未来,留下的,只有一群老者和那些无法远行的孩子。
刘老汉叹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看那座已经老旧的院子。院墙斑驳,屋顶也已有些破损。每年到了雨季,屋里总是漏水。虽然他尽力修缮,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逐渐积攒的欠账和无法偿还的债务,仿佛是一座沉重的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些年,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刘老汉心里默默想着。儿子在外打工,偶尔寄回些许钱来,虽然不多,却也是他能依靠的唯一来源。然而即便如此,年年都有亏损,生活依然举步维艰。每到冬天,锅里炖的是些低廉的食材,菜地里的蔬菜常常只能勉强维持,米饭也愈发变得稀少。
而今,他的眼前依旧是这片连绵的田地。只不过,曾经的农田,如今已经荒废得无法再种植什么了。地里的水分不够,农药化肥贵得让人咋舌,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每次秋收过后,刘老汉都会愁眉苦脸地看着空荡荡的仓库,心里默念着那一句从未放下的希望:“明年一定能好些。”
“唉,命啊,命。”他忍不住低声叹息,天上的灰蒙云层仿佛在回应着他的无奈,天气越来越沉重,像是有无形的压迫,压得他连呼吸都显得费力。
这些年,村里的生活节奏渐渐放慢,年轻人陆续去往了城市,不愿再像父辈那样,扎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电话里的声响和偶尔寄回的信件,成了他们和家乡唯一的联系。每当他看到那些年轻人的照片,脸上挂着笑容,身着西装,坐在现代化办公楼的玻璃窗前,他不禁有些羡慕,却又无比痛心。
他知道,这个村子,早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健全的教育,也没有完善的医疗设施。这里的孩子们,仍旧在缺乏营养的环境中长大,学着一字一句地读书,梦想着能够走出这个小小的世界,去追寻更大的梦想。
然而,留在村里的,只有那些年迈的老人和一批没有足够条件走出去的孩子。大多数的老村民像刘老汉一样,已不再抱有太多的期许,活得只是为了活着。日复一日地辛劳着,守着自家的院落,眼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慢慢消失。
“不管怎么说,我们这辈人,始终得要撑下去。”他拍拍自己那已经不再灵活的腿,准备继续去干活。秋天的收成还未完全结束,土地上仍然有一些大豆和玉米需要收割,尽管这次的收成远远不如预期。
此时,院子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刘老汉沉默的思绪。是陈叔,他和刘老汉同岁,家里情况也差不多,时常会一同聊聊这些年村子的变化。
“老刘,今儿个又打算去地里干活?”陈叔的声音低沉,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疲惫。
刘老汉看了看天,答道:“嗯,去看看地里的收成,反正天阴着,怕也下不了雨,收点大豆和玉米,过个冬。”他摇了摇头,“不过,估计今年收成不大好。”
“说实话,我们这村,连天都不待见了。”陈叔耸了耸肩,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你看现在,地里水少,气候不定,年轻人都走了,剩下的也没啥气力。再过几年,我们就只剩这几棵老树了。”
“是啊,”刘老汉抬头看着那棵老槐树,树干已被岁月削得斑驳,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我小时候,老槐树下面可热闹了,大家伙围着说话,做事,日子倒也有滋有味。可如今……”
两人都没再继续说下去。沉默在空气中弥漫,仿佛已经成为这片土地的主旋律。
第一章 清晨的院落
天还蒙蒙亮,村里的公鸡已嘶哑地叫了几声,薄雾笼罩在低矮的房舍和狭窄的土路上。刘老汉推开自家院门,皱着眉头朝天看了看。天气灰蒙,像一口扣在村子上方的巨钟,不知何时才透出亮光。他个头不高,肩背微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老式蓝褂子,裤腿上还有前晚收工时沾上的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