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上的薄霜,在陈旧的办公桌上投下几缕斑驳的光影。
县委办公室里,暖气烧得并不足,空气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陈年纸张和墨水混合的味道。老旧的散热片发着“嗡嗡”的轻响,更衬得整个空间有一种沉闷的寂静。
陈潜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中捧着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搪瓷茶杯,杯中的热气袅袅升起,模糊了他略显沉静的脸。
他已经在这里坐了半个小时了,没有像往常一样忙着给领导们打水、擦桌子,而是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这里是赤江县的权力中枢——县委办公室,俗称“县委办”。
每一个进入这个办公室的人,都像是被贴上了“前途无量”的标签。在这里,你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到县里的核心决策,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权力的运作。在这里说的一句话,甚至泡的一杯茶,都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政治前途。
办公室里的人不多,但构成了一幅鲜活的机关生态图。
靠窗位置的李姐,是办公室的打字员,四十多岁,身材微胖,是办公室里所有八卦消息的集散地。此刻,她正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和旁边档案室的王哥低声聊着什么,眼神时不时地朝陈潜这边瞟一眼。
角落里的周叔,是办公室的老资格了,还有两年就要退休,每天雷打不动一张报纸一杯茶,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仿佛一个置身事外的活菩萨。
而陈潜的斜对面,就是他现在的顶头上司,县委办公室综合股股长——张浩。
张浩约莫三十出头,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正端着架子,慢条斯理地翻阅着文件。他长着一张看似和善的国字脸,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但陈潜从他那微微眯起的眼睛里,却能看到隐藏不住的精明与野心。
前世的陈潜,就是被这张和善的笑脸所蒙蔽,把他当成一个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前辈,结果却被他在竞争办公室副主任的关键时期,当成了垫脚石。
陈潜的目光,冷冷地从张浩的脸上扫过,然后落在了张浩桌角那份已经装订好的文件上。
《关于县属红星水泥厂深化改革与职工分流安置问题的初步方案(讨论稿)》。
就是这份文件!
陈潜的心猛地一沉,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
前世的记忆清晰地告诉他,这起所谓的“泄密案”,就是围绕着这份文件展开的。红星水泥厂是县里最大的国企,也是最大的包袱,它的改革问题,牵动着全县上下的神经,是县委书记李建国最头疼的一件事。这份讨论稿,仅仅在县委极小的范围内传阅,属于高度机密。
然而,就在昨天下午,这份讨论稿的内容,却离奇地出现在了水泥厂的工人代表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工人们以为县里要搞“一刀切”的强制下岗,情绪激动,上百人堵在了县政府门口,要求给个说法。
事情捅出来后,县委书记李建国勃然大怒,严令彻查泄密源头。
而张浩,则巧妙地将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唯一有机会接触到这份文件、且资历最浅、毫无背景的实习科员——陈潜。
“小陈,发什么呆呢?主任的办公室打扫了吗?茶泡好了吗?”
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打断了陈潜的思绪。张浩放下了文件,眉头微蹙,用一种领导对下属的、带着几分不满和敲打的口吻说道。
在机关里,“小陈”这个称呼,既可以显得亲切,也可以是一种明确的、权力等级的宣示。
办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陈潜的身上。那目光里,有同情,有幸灾乐祸,也有着事不关己的冷漠。
陈潜缓缓放下茶杯,站起身,平静地迎向张浩的目光,点了点头:“张股长,我马上就去。”
他的声音不大,但异常沉稳,对张浩的称呼也无可挑剔——既点明了对方的职务,又保持了下属应有的恭敬。
张浩微微一愣,他感觉今天的陈潜似乎有些不一样。以往这个年轻人见到自己,总是带着几分谦卑和拘谨,而今天,他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让他有些看不透。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在他看来,陈潜不过是一只可以随意拿捏的蚂蚁,无论怎么蹦跶,也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快去吧,秦主任马上就到了。”张浩挥了挥手,重新拿起了文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陈潜转身走向主任办公室,后背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他知道,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
主任秦卫国的办公室在里间,陈潜进去后,熟练地拿起暖水瓶,为秦卫国的紫砂壶里续上热水,然后用抹布将宽大的办公桌和书柜擦拭得一尘不染。
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
他必须自救!
而且,不能再像前世那样,被动地等待着“组织调查”,最终落得一个虽然没有被定罪,却也一身泥水的下场。他必须主动出击,不仅要洗清自己,还要让那个真正的始作俑者,付出代价!
可是,怎么做?
直接冲出去和张浩对质?那是最愚蠢的做法。他毫无证据,而张浩作为综合股股长,经营多年,只会把自己弄得更惨。
去找主任秦卫国,或者县委书记李建国伸冤?同样行不通。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无凭无据地攻讦上级,那会被认为是“不成熟”、“有野心”的表现。在一个连信任基础都没有建立起来的新人嘴里说出的话,又有几分可信度?
陈潜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强迫自己冷静地复盘整个事件的每一个细节。
张浩为什么要栽赃自己?
因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马上要空出来了,张浩是所有股长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他需要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绩。这份关于水泥厂改革的方案,就是他熬了好几个通宵写出来的,是他竞争副主任位置的重要筹码。
他故意将方案泄露给工人代表,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混乱,然后由他出面去“平息事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和担当。而陈潜,就是他精心选择的、用来顶罪的“替罪羊”。
整个计划,堪称阴险毒辣,一石二鸟。
陈潜的脑海中,前世的画面一幕幕闪过。他想起来了,张浩栽赃自己的“证据链”是什么——他曾让陈潜帮忙复印过这份文件,并且在复印室里,故意制造了一个与陈潜独处的机会。事后,他又谎称其中一份复印件丢失了。
而最关键的一环是,张浩买通了水泥厂的一个工人代表,让他“指认”,是一个戴眼镜的、很年轻的县委干部,偷偷把材料塞给了他。
所有的特征,都指向陈潜。
这是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死局。
陈潜擦拭桌角的手,微微一顿。
不,不是死局!
任何阴谋,只要是人做的,就一定会有破绽!
陈潜的脑中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被前世那个惊慌失措的自己忽略掉的致命细节!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面的门被推开了,一个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县委办公室主任,秦卫国到了。
陈潜迅速收敛心神,将抹布放好,恭敬地站在办公桌旁。
秦卫国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身材中等,面容清瘦,脸上有着深刻的法令纹,显得不苟言笑。他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看起来像个普通的老干部,但那双深邃的眼睛,却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就是这间办公室的“定海神针”,也是未来江州市的市委秘书长。前世的陈潜,正是因为“泄密案”失去了他的信任,才断送了最初的仕途。
“秦主任,早上好。”陈潜微微躬身。
秦卫国“嗯”了一声,将公文包放在桌上,目光不经意地从陈潜的脸上一扫而过。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年轻人今天虽然依旧恭敬,但眼神深处的那份镇定,却与他平日里的拘谨截然不同。
“小陈啊,”秦卫国坐了下来,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缓缓开口,“水泥厂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来了!
陈潜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组织上正式的“问话”之前的试探。这一关如果过不好,后面就再无机会。
他抬起头,迎向秦卫国审视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年轻人该有的困惑与委屈,但语气却保持着不卑不亢的镇定:“报告秦主任,我听说了。我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请您和组织相信,这件事绝对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秦卫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就在这时,外面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秦卫国淡淡地说道。
门被推开,张浩满脸“义愤填膺”地走了进来。他先是恭敬地向秦卫国问好,然后用一种痛心疾首的目光看着陈潜。
“秦主任!”张浩的声音里充满了刻意营造的沉痛,“我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下情况。昨天下午,水泥厂的工人代表王大柱亲口承认,是一个我们县委办的年轻同志,把那份讨论稿给了他!”
他说着,转过头,凌厉的目光直刺陈潜:“陈潜!我问你,昨天下午我让你去复印文件,你回来后,是不是跟我说,其中一份不见了?”
这番话,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外面办公室所有竖着耳朵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这是当众发难!这是要一锤定音,彻底把陈潜钉死在耻辱柱上!
外面的窃窃私语声瞬间消失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场风暴的中心,那个年轻的科员,会如何应对。
陈潜没有去看张浩,他的目光,始终看着办公桌后那位面沉如水的主任。他知道,现在唯一能决定他命运的,只有秦卫国。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报告秦主任,报告张股长。我承认,昨天下午复印文件后,确实少了一份。为此,我愿意接受组织上的一切调查。”
他的话,让张浩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在他看来,陈潜这是不打自招了。
然而,陈潜的下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是,”陈潜的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记得非常清楚,张股长昨天让我复印的,是五份。而我从复印室拿回来的,也是五份。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少了一份,我想,或许只有接触过这些文件的人,才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