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郑司长那句“继续关注,直接汇报”的指示,为林枫打开了一扇特殊的窗户。
他不再仅限于翻阅公开资料,有时也能以调研的名义,通过司里的渠道,获取一些更具体、甚至带点内部色彩的信息。
他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关于江州那个“中国黄页”团队,以及其负责人“马云”的更多细节。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信息零散且真伪难辨。
他需要从地方工商注册信息、零星的媒体报道、甚至是一些行业交流的简报中,拼凑出轮廓。
他了解到,“中国黄页”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团队似乎正面临资金瓶颈,正在四处寻求融资,据说接触过一些外资机构,但过程并不顺利。
这些信息,都被林枫仔细地记录、整理,并定期以“互联网新经济发展动态摘编”的形式,简洁地向郑司长汇报。
他始终保持客观,只陈述事实,不做过多主观臆断,但筛选和呈现的信息,却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一个充满韧性、理念超前但处境艰难的创业者形象。
几次汇报后,郑司长在一次听完林枫的简短口头报告后,沉吟着说:“看来,这个团队确实是在做实事,也遇到了实际的困难。光我们在这里关注,恐怕还不够。小林,你觉得,从支持新生事物、探索国有资本在新经济领域投资模式的角度,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
林枫心中一震,知道关键时刻来了。他谨慎地回答:“司长,我认为值得探讨。如果能有体制内的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对其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战略性的投资,或许不仅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更能体现国家对于创新探索的支持态度,同时也能让国有资本有机会分享未来可能的发展红利。”
“嗯,想法是好的。但这事关国有资金使用,敏感得很。”郑司长手指敲着桌面,“这样,你下去先弄个初步的分析材料,不要正式报告,就是个内部研讨稿,把必要性、可行性,特别是风险和控制措施,都理一理。记住,论证要扎实,尤其是必要性,要站在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明白,司长。”林枫知道,这是一项艰巨但至关重要的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林枫更加忙碌。
他白天依旧处理处里的常规工作,帮老李核对农业数据,帮王斌整理会议材料,一切如常。
但到了晚上和周末,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份内部研讨稿的撰写中。
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国资管理、风险投资(此时在国内还是极为新颖的概念)的国际案例,以及国家关于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文件。
在报告中,他首先浓墨重彩地阐述了互联网经济对未来国家产业竞争力可能带来的“系统性影响”,将这次潜在的投资,提升到“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探索国资监管与新兴产业结合新路径”的高度。
然后,他详细分析了目标团队(隐去真名,以“某江州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代称)的商业模式(B2B)、市场潜力、团队特质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
他引用了大量可查证的第三方信息和数据,论证其独特价值和成长可能性。
最关键的是风险与控制。
他没有回避风险,反而用了大量篇幅详细列举:技术失败风险、市场不成熟风险、管理团队经验不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明确风险等。
针对每一项风险,他都提出了相应的、看起来切实可行的控制或缓释措施,例如建议采用“小额度、分阶段”的投资方式,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机制,并探索设计灵活的股权回购或转让条款。
报告草稿完成后,他先请王斌帮忙看了看结构(隐去了具体企业名称)。
王斌看完,倒吸一口凉气:“林枫,你这胆子可真不小!这玩意儿要是能成,那可是开了先河了!不过……里面提到的风险也是实打实的,估计争议会很大。”
林枫苦笑:“我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这份题为《关于探索由关联投资平台对本土创新型互联网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试点的初步思考》的研讨稿,通过郑司长,被提交到了司内一个较小范围的会议上进行讨论。
果然,争议如预期般激烈。
“异想天开!拿国家的钱去投那种虚无缥缈的网站?出了问题谁负责?”
“想法是好的,但太超前了,我们现有的国资监管体系根本无法覆盖这种高风险投资。”
“是不是再观察观察?等模式更成熟一些再说?”
反对的声音不少,主要集中在于风险不可控、缺乏先例、与现有制度不匹配。
但支持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主要来自郑司长和另外两位思想较为开放的领导。
“我们不能总是等着别人趟出路来再跟着走!有些风险,值得冒!”
“这份材料分析得很透彻,风险也考虑得很周全。小步快跑,试点一下,未尝不可。”
“这关乎我们未来在经济治理上的主动权和新动能培育,眼光要放长远。”
会议开了两次,争论不休。林枫作为材料的主要起草人,也被要求列席了第二次会议,回答一些技术性质询。
他准备充分,面对各位领导的提问,无论是关于商业模式细节,还是风险管控手段,都能对答如流,数据信手拈来,表现出了远超年龄的沉稳和专业。
他的严谨分析和充分准备,为支持方提供了有力的弹药。
最终,在郑司长的力主下,会议达成一个折中决议:原则同意启动前期接触和尽职调查,由综合司牵头,联合相关业务司局和指定的国企投资平台,成立一个临时项目小组,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投资额度被严格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试点”范围内。
散会后,郑司长把林枫叫到一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明亮:“小林,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你加入这个项目小组,负责前期的信息整理和联络准备工作。记住,这只是开始,后面具体的谈判和调查,会更复杂,水也很深。”
“是,司长,我一定全力以赴。”林枫郑重应道。
消息很快在司里小范围传开。林枫再次成为焦点。
赵国庆搂着他的肩膀,半开玩笑半认真:“枫子,你这下可玩大了!以后成了,可别忘了拉兄弟一把!”
而孙维海则在一次走廊相遇时,对他点了点头,低声说:“思路很清晰,风险部分写得尤其到位。”
林枫感受着周围微妙变化的气氛,他知道,自己已经真正踏入了这片深水区。
推动历史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他已经成功地撬开了一道缝隙。
接下来,就是如何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博弈的道路上,谨慎而坚定地走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