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师父走了三天。
岁岁就在床边守了三天。
她没有哭闹,也没有害怕。
神医谷的教诲,第一课便是敬畏生死。
她只是静静地坐着,像一尊小小的雕像,陪着师父走完最后一程。
山谷里的风,吹过竹屋,带着草木的清香,也带着一丝离别的萧索。
第三天的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竹窗照进来时,床上老谷主的身体,忽然散发出了淡淡的、柔和的荧光。
岁岁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映出了那片光芒。
她知道,师父要回归山谷了。
这是神医谷传人最后的归宿,化作山川草木,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荧光越来越亮,老谷主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了亿万个光点,飘散而出,融入了清晨的薄雾,融入了山间的每一寸草木。
屋子里,只留下了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旧衣服。
岁岁站起身,对着空荡荡的床铺,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师父,岁岁会听话的。”
稚嫩的声音,在空旷的屋子里回响,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孤寂。
做完这一切,她擦干眼角的泪痕,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师父的遗物。
师父的东西很少,除了几件旧衣服,就是一个上了锁的木箱子。
岁岁用师父留下的钥匙打开了箱子。
箱子里,是一个小小的、用防水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包裹不大,却很沉。
岁岁小心翼翼地打开,最上面,是一套崭新的、用柔软棉布做成的小衣服和小鞋子,大小正好是她现在能穿的。
看得出来,师父早就为她准备好了一切。
岁岁的眼圈又红了。
她把小衣服放在一边,继续往下看。
衣服下面,是一个古朴的牛皮针囊。
针囊摊开,九九八十一根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银针,在晨光下闪烁着幽微的寒光。
这是神医谷历代谷主相传的“天枢针”,每一根都蕴含着心血。
针囊旁边,是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做封面的手抄本。
封面上,写着六个古朴的大字——《神农百草经注》。
翻开书页,里面是师父苍劲有力的字迹,不仅注解了经书原文,还详细记录了他毕生行医的心得和各种疑难杂症的独门药方。
这是神医谷真正的传承。
在医书的最下面,是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几块烤得干硬的麦饼和一只装满了清水的竹筒。
这是师父为她准备的,走出深山的路粮。
而在医书的扉页里,还夹着一封信。
信封上写着:吾徒岁岁亲启。
岁岁识字不多,但自己的名字和师父的字迹,她是认得的。
她展开信纸,上面是师父熟悉又带着一丝颤抖的笔迹。
“岁岁,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为师父者,已归于尘土,不必悲伤。”
“有件事,为师一直瞒着你。当年捡到你时,你身中一种奇毒,此毒源于血脉,凶险无比,发作时神仙难救。为师将你带回神医谷,是因谷中独特的‘地气’能压制此毒,再辅以汤药,才勉强保住你的性命。”
“如今,你体内的奇毒虽已暂时清除,但毒根未断。若离了神医谷,无人以‘龙气’为你续命护脉,不出五年,此毒必会复发,届时……药石无医。”
看到这里,岁岁小小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她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身上竟然还有这样可怕的病。
信的最后,师父再次叮嘱道。
“所以,岁岁,你必须找到你的父亲。他身上的‘龙气’,是这世间唯一能护住你心脉的东西。找到他,依赖他,不要离开他。”
“为师毕生所学,尽在针囊与医书之中。你天赋异禀,青出于蓝,切记,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方不负我神医谷一脉的传承。”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
岁岁将信纸小心地叠好,贴身收起。
原来,下山寻亲,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家人,更是为了活下去。
她看了一眼空荡荡的竹屋,这里是她生活了两年半的家。
如今,她要离开了。
没有丝毫犹豫,岁岁将针囊和医书仔细地收进自己那个小小的、缝着补丁的布包里,又把师父留下的麦饼和水筒装好。
她换上那身干净的新衣服,背上自己的小布包,就像背上了整个神医谷的传承。
最后,她从床头拿起那枚冰凉的军功章,用师父留下的红绳穿好,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小心地塞进衣服里。
做完这一切,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承载了她所有记忆的家,然后毅然转身,迈着小短腿,走出了竹屋。
门外,是广阔而未知的世界。
三岁的岁岁,独自一人,背着传承,带着信物,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她的背影,在巍峨的群山映衬下,渺小如尘埃,却又坚定如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