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他看得非常仔细,有时还会翻回前一页重新阅读。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一个多小时后,刘省长终于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叶尘:"这份报告是你独立完成的?"
"是的,省长。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和数据,但观点和框架都是我自己的思考。"
刘省长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突然用力一拍桌子:"好!好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这个思路很好!"
他显得十分兴奋:"我们之前就是太平均主义了,总想面面俱到,结果力量分散,效果不彰。你这个思路,抓住了主要矛盾!"
他立即拿起电话:"接省计委王主任...王主任吗?我是刘富春。我这里有一份很重要的报告,你安排人认真学习研究。下周一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我们要重点讨论这个思路!"
放下电话,刘省长对叶尘说:"报告写得很好,我原则上完全同意。你再把政策建议部分细化一下,特别是关于如何选择龙头企业、如何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的部分,要更具操作性。"
《龙头企业带动论述》在省直经济部门引起了热烈讨论。
会场上刘副省长首先开口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次开会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关于《龙头企业带动论述》的研讨,现在大家说一下各自的想法。”
“刘省长,叶尘提到的丰田和西门子案例很精彩,宏观战略我们也认同。但回到我们汉东的实际,具体操作上,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出真正的‘龙头’?又该如何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扶持,让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听听叶尘的实操方案。
听到这个问题,刘省长直接看向了叶辰。
叶尘点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王局长这个问题直至核心。而这恰恰也是战略能否落地的核心。首先,关于如何选择龙头企业,我认为,绝不能只看规模,更不能搞‘摊派’,必须设立一个科学的‘筛选漏斗’。”
随即,叶尘拿起早就做好的规划书分给在场的所有领导,然后说道
“各位领导请看我们的规划书上内容”
第一,看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这不只是看营收和资产,更要看它的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和产业链上的号召力。比如,一家企业可能规模不是最大,但它掌握核心专利,它的产品标准能被上下游大多数企业采纳,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链主’。”
“第二,看创新研发的投入与溢出潜力。我们要看它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看它拥有的发明专利数,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开放的合作意愿,能否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将技术扩散出去。”
“第三,看产业链的关联度与带动意愿。 我们会实地调研,评估它现有的本地采购率,以及企业掌门人是否具备‘产业生态’的格局和情怀。一个只想独善其身的企业,规模再大,也无法承担‘龙头’的重任。”
他看向刘省长,然后又看向在座的省直经济主管领导,语气坚定的说道:“通过这三重标准的筛选,我们才能精准识别出那些能够‘扛大旗、带队伍’的真龙头,而不是虚胖的‘巨婴’企业。”
“啪啪啪!”
“。。。。”
刘省长率先鼓掌。
“好,好,好啊!”
刘省长连说三个好,可见其心中的欣喜。
听到叶辰的说法,不少人开始点头表示认可。
叶尘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选准了龙头,下一步就是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就是‘一企一策’。我们的原则是:龙头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产业链在哪个环节薄弱,我们的政策就精准滴灌到哪里。”
然后叶辰举例说道:“对于科技引领型龙头,比如我们的汉东精密机床,它的核心需求是攻克‘卡脖子’技术。那么政策包就应侧重于研发补贴、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以及协助它组建 ‘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
“而对于市场整合型龙头,比如我省知名的陈氏食品,它亟需的是品牌升级与渠道拓展。那么政策就应倾向于支持它建设智能仓储物流中心、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甚至由政府牵头,带领它和它的配套企业一起‘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会。”
“这套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扶持,转变为通过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系统赋能’。我们不是在挑选赢家,而是在培育能够造就一群赢家的‘产业教练’。当我们扶持一个龙头,激活的将是整片森林。只有这样,汉东的产业竞争力才能根深叶茂,形成别人无法轻易复制的集群优势!”
会议最后刘副省长拍板定论,就以叶辰龙头带动策略,助力汉东企业的发展,此次会议完美解决了当下汉东面临的发展难题,让汉东的经济得到了飞速提升,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而叶尘的才能,不仅体现在政策研究上。
作为副省长的秘书,为领导撰写讲话稿是他的重要工作。
第一次独立为刘省长撰写全省工业工作会议讲话稿时,叶尘花费了很大心思。
他没有简单地堆砌官话套话,而是深入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分类施策、盘活存量、引入增量"的改革思路,并将"龙头企业带动"的战略思想融入其中。
稿子交给刘省长审阅时,叶尘的心里还有些忐忑。
但刘省长看完后,当即把他叫到办公室。
"这篇稿子写得很好!"
刘省长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问题抓得准,思路理得清,措施也很实在。"
得到领导的肯定,叶尘工作更加努力。
要知道领导的讲话不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更是政策风向标。
每一篇稿子,他都会查阅大量资料,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情况,确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