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伯府曾经辉煌过,宅邸位于东城的青云巷,不少朝廷新贵住在此处。
而忠勇伯的府邸格外大,足足占了半条街,可见天家恩宠。
从卫央住的苔漪院到顾老夫人住的锦寿园,整整走了一盏茶的时间。
奇怪的是,她这个主母都起床了,路上竟然没看见一个丫鬟小厮。
进入锦寿园,园子里奇石罗列,引有活水,种着名贵花木,绿树成荫,整个园子有卫央曾住过的村子半个大。
在园子里又走了快一盏茶的时间,才经过花厅,来到了顾氏住的院子。
屋内陈设极尽精巧,用的多是富丽的蜀锦,家具是油润的黄花梨,摆设着色彩艳丽的官窑瓷器,应接不暇。
卫央想着,皇宫也不过如此吧?原来自己的苔漪院不过如此。
顾氏端坐在主位上,穿着绛紫色缠枝莲纹的褙子,半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慈和。
两旁站着一个婆子一个丫鬟,都用鼻孔看着卫央。
卫央身上穿的,依旧是昨日那身粗布材质的红色嫁衣。新妇还是要喜庆些,且她不想穿得跟丫鬟一样。
嫁衣剪裁完全不合身,肩膀处有些垮,腰身却勒得紧,袖口也短了一指。明显是旧衣改就,与她丰腴的身段格格不入。
只是简单挽了个妇人发髻,用一根毫无光泽的素银簪子固定。没有任何珠花、步摇点缀,朴素得连府里的丫鬟都不如。
但胜在人美。
有一股未经雕琢的清润与灵气,与生俱来的东西,靠妆造描摹不出来的。
顾氏坐的圈椅后面探出一个小脑袋。
是一个约莫四岁的小男孩,长得玉雪可爱,像年画里走出来的娃娃。
黝黑的眸子一眨不眨地看着卫央,像是在看敌人。
卫央心里有些发怵,这阵仗比昨天洞房还让人紧张。
她按照巧云路上教她的,端起丫鬟素云递过来的热茶,屈膝将茶盏举过头顶。
“母亲,请用茶。”
顾氏笑着,正要伸手去接,身旁的费妈妈似被绊了一下,手肘不经意撞在卫央身上。
“啊!”卫央惊呼一声,滚烫的茶水泼洒在她的前襟和手背上。
衣裳立刻湿透,紧贴在皮肤上,灼痛感火辣辣地传来。
茶盏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满堂寂静。
顾氏伸出的手顿在半空,脸上的笑容淡去,不怒自威。
“你这新妇,规矩着实差了些。听闻早上伯爷起身你竟还在呼呼大睡,昨夜也不知服侍伯爷沐浴,为人妻室的本分你是一点也不……”
顾氏的声音忽然顿了一下,视线落在卫央的手腕上,“你手腕上的红痕是怎么回事?”
卫央是个爱美的,顾氏的下马威她一句没听进去,不停吹着自己的手腕,生怕留了疤。
被当成耳旁风的顾氏:“……”
费妈妈给巧云使了个眼色,巧云赶紧碰碰卫央,“老夫人在问你话呢,你这手腕怎么回事?”
卫央这才回神,看着周围盯着她看的五双眼睛,才发觉自己刚来就被看了笑话。
美人红着眼圈,我见犹怜。
但屋里的四个大人显然不是什么善茬,不为所动。
“伯爷弄的。”卫央低声道。
顾氏眼皮跳了跳,她竟不知自己儿子有那种癖好,而且在新婚夜就如此不加掩饰。
“毛手毛脚,如何辅佐怀远?”
卫央委屈,明明是伯爷捆住她的手脚,怎么变成她的错了?
难不成她还能学着羊撩蹄子,把他蹬出去不成?
这对母子好生霸道!
顾氏横了她一眼,道:“既不端庄也不贤淑,罚抄女训。”
女训卫央知道,前婆母经常念叨给她听。
“母亲,我不会写字。”卫央理直气壮。
顾氏以为自己听错了,“那李慕白,堂堂二甲进士,竟没教过你写字?”
“他忙着读书,没空教我。”
顾氏满眼复杂,最后闭了闭眼。
“即日起,新夫人每日卯时初刻至我院中,学习礼仪,为期一月。府中中馈,暂不必操心。”
卫央听到这话,猛地抬头,眼神中写满了感激!
她听不出这是在剥夺她当家主母的权力,只当婆婆体谅她是个小白,要亲自教她规矩,是为她好。
“谢母亲!我一定好好学!”
顾氏被噎了一下,准备好的训诫都卡在了喉咙里。
她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蠢得如此纯粹之人。
“不过阿衍是府中的小少爷,未来的世子爷,你需得好生照顾着。”
说完,顾氏把孙子拉到身前,“叫小娘。”
叫阿衍的小男孩,大名赵景复,是赵世雍唯一的孩子,四年前秦兰儿就是生他难产才去了。
这会儿靠得近了,卫央仔细打量着阿衍。
他梳着双丸髻,穿着件杏子红撒花软缎小袄,小脸粉雕玉琢,长相有五分随了赵世雍。
不过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瞪了卫央一眼,挣脱了顾氏的手跑走了。
“小孩子玩心大,回头我与他讲讲理,再把他送去你的院子,你可得好生照顾好他。来人,把我那对赤金缠丝镯子拿来,给新夫人压压惊。”
卫央第一次戴金镯子,千恩万谢,觉得婆婆真是天底下最和善的人。
她走后,顾氏脸上的笑容立马收敛起来。
费妈妈赶紧道:“根子里的穷酸气,得慢慢磨。”
偏偏老夫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卫央摸着金镯,眼睛亮晶晶的,心里的委屈已经烟消云散了。
她空着肚子在偌大的府里四处闲逛,在花园里赏赏花,去凉亭里荡一会儿秋千,十分之快活。
不过随着她走了十来个院子没见到一个人,就有些不快乐了。
她后知后觉,老夫人的院里都没什么人,是不是说明府上本就没多少人?
傻人有傻福,她左拐右拐,最后成功走到了前院。
这里是昨日摆酒席的地方,一地狼藉,三个下人正在收拾。
卫央挺直胸膛,清了清嗓子。
“你们还不知道我吧?我是新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