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医者之心,国士之选
第10章 医者之心,国士之选赵立人最后一句话的尾音,消散在肃穆的办公室里。
但那股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却化作无形的余波,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你,敢吗?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句。它是一份邀请,更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一个年轻人的锐气与担当,赌的是江州省最偏远角落里数十万百姓的未来。
萧天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心脏在胸膛里沉稳而有力地跳动着。他没有感到预想中的震惊或惶恐,内心深处反而升起一种奇特的、被宿命击中的感觉。
他看着眼前这位封疆大吏。赵立人的目光灼热而真诚,那里面没有丝毫的试探或算计,只有一种沉甸甸的期许。他不是在给萧天画一张建功立业的大饼,而是在递过来一副千疮百孔的担子,问他是否扛得动。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萧天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他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
留在省一院,他将拥有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一切。正式编制、主治医师的头衔、光明的前途,还有赵立人这份足以让他平步青云的人情。他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一个明星医生,用他超凡的医术去治疗一个个疑难杂症,收获鲜花、掌声和地位。这条路平坦而宽阔,洒满了阳光。
而去茶都县,则意味着将自己抛入一片未知的、充满荆棘的黑暗森林。贫困、腐败、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他将要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病毒和病灶,而是远比病毒更复杂、比病灶更顽固的人心。这条路崎岖而凶险,布满了陷阱。
“赵书记,”萧天终于开口,声音平静而沉稳,“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想先知道,您为什么选择我?”
这不是退缩,而是确认。一个优秀的医者在主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手术前,必须先彻底了解自己的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
赵立人眼中闪过一抹激赏。这个年轻人,在如此重大的抉择面前,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冷静和理智。
他重新坐回沙发,示意萧天也坐下。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茶都县那个烂摊子,最缺的是什么?是钱吗?是政策吗?”
“都不是。”赵立人自问自答,声音变得低沉,“这些年,省里给茶都县的财政拨款和扶持政策,从来没有断过。但那些钱和政策,就像石头沉进了泥潭里,连个水花都见不到。钱被一层层盘剥,政策被一级级架空。老百姓依旧看不起病,医疗系统依旧死气沉沉。”
“那里最缺的,是一个敢把桌子掀了,还懂得如何收拾残局的人。”
赵立人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选你,不是因为你救了我妻子。这份人情,还不至于让我拿一个县的前途去报答。”
“我选你,是因为你在那间小会议室里的表现。”
“面对陈立军用规则编织的罗网,你没有慌乱,更没有退缩。你敏锐地找到了规则的漏洞,用他们自己的武器,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这证明你很聪明,你懂得如何运用规则。”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赵立人的语气加重了,“在最后,你把规则狠狠地踩在了脚下,用人命这两个字,质问得他们哑口无言。这证明你心中有道义,你懂得在什么时候,可以也必须打破规则。”
“一个只懂遵守规则的人,在茶都那种地方,只会被啃得骨头都不剩。一个只懂打破规则的莽夫,则会捅出天大的篓子,无法收场。”
“而你萧天,”赵立人一字一顿地说道,“你懂得运用规则,却又不被规则束缚。你有菩萨的仁心,更有金刚的手段。这样的人,才是那把能够切开茶都县这个巨大脓疮的,最锋利的手术刀。”
这番剖析,鞭辟入里。
萧天沉默了。他第一次从一个如此高的维度,重新审视了自己。
原来自己骨子里那份恩怨分明、不肯屈服的性格,在赵立人这样的政治家眼里,竟然是如此珍贵的品质。
他的思绪,再次回到了陋巷里的那个小诊所。
他想起了父亲“医者要有傲骨”的教诲。
他想起了自己那个朴素的理想:让那些善良而卑微的生命,在面对病魔时,能多一丝底气,少一分绝望。
如果他留在省一院,他或许能让几个、几十个像王大娘、李大爷一样的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但茶都县,有几十万个王大娘和李大爷。
他们生病的根源,不是病毒,而是那个已经烂掉了的系统。在那个系统里,再好的药也会变成毒药,再好的医生也会变成庸医。
治好一个病人,是为医者。
改变一个让无数人得病的系统,那是什么?
萧天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更为宏大的道路。那条路的尽头,是他曾经从未想象过的风景。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
他的手指,轻轻落在了地图上茶都县那三个字上。
指尖传来地图纸张冰凉的触感,但他感觉到的,却是那片土地下,无数生命灼热的期盼。
他转过身,迎向赵立人那充满期许的目光,郑重地、清晰地说道:
“赵书记,我去。”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热血沸腾的保证。
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却重于泰山。
赵立人的脸上,终于绽放出如释重负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走到萧天身边,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他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递给萧天:“这是茶都县卫生系统的所有资料,你看一看。你的任命,会以省委组织部文件的形式,在三天后正式下发。职位是茶都县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
一个不到二十五岁的局长,这在江州省的官场上,是绝无仅有的破格提拔。
“我知道,你没有从政经验。”赵立人继续说道,“但没关系。我已经安排好了,县长王德海是一位务实肯干的老同志,他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到了那边,放手去做。天塌下来,我给你顶着!”
这份信任与支持,是千金不换的承诺。
萧天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点了点头:“谢谢书记。我只有一个请求。”
“你说。”
“我希望我的任命,暂时不要对外公布。我想自己先去茶都县看一看,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手术刀落下之前,主刀人必须先对病灶,有一个最清晰、最真实的了解。
赵立人眼中赞许之色更浓:“好!我准了。这才是干大事的样子!”
当萧天走出省委大院时,已是黄昏。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庄严的建筑,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彻底改变。他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医者,他的肩上,将扛起一方水土的沉重寄托。
同一时间,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内部论坛上,一条帖子被瞬间引爆。
《关于免去张国栋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并对其进行停职调查的决定》
《关于对省卫生委员会纪律监察室副主任陈立军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并调离岗位的通报》
两条官方通告,如两颗重磅炸弹,在医院上下激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风暴,以挑战者的完胜而告终。
神经内科的办公室里,王超等一众张国栋的亲信,此刻都像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人人自危。
而那些曾经支持萧天的年轻医生和护士们,则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听说了吗?萧老师不仅没事,还要被破格提拔成主治医师了!”
“太牛了!这简直是咱们平民医学生的偶像啊!”
“以后科里谁还敢欺负咱们实习生?”
而在这场风暴的最高潮,省电视台晚七点的王牌新闻栏目《今日聚焦》,准时播出。
无数江州市民守在电视机前,看到了那张清冷而坚毅的年轻面孔。
章知瑜用她那充满力量和公信力的声音,客观而详尽地报道了整起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书记夫人的离奇病症,到专家团队的集体误诊,再到萧天的挺身而出和惊天逆转。
最后,她更是将矛头直指事件背后的制度性问题,提出了那个振聋发聩的质问:
“当一个年轻的实习医生,需要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换来一次说真话的机会时。我们应该反思的,究竟是这个年轻人的鲁莽,还是我们这个体系的僵化?”
节目播出后,舆论哗然。
“萧天”这个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江州省的大街小巷。
而在百草巷尽头那个小小的诊所里,刘春兰和萧正德夫妇,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上,那个让他们骄傲又让他们心疼的儿子。
刘春兰的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萧正德则缓缓站起身,走到店堂,点燃了三炷清香,恭恭敬敬地插在了那个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牌位前。
他对着牌位,深深地,鞠了三躬。
良久,他才直起身,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呢喃道:
“萧家列祖列宗在上。”
“我萧家麒麟儿,今日,终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