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现代言情 国手:萧天的逆袭之路

第29章 坚冰初融,跬步千里

  

第29章 坚冰初融,跬步千里王德海县长掷地有声的支持,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茶都县卫生系统这具几近僵死的躯体。

会议散场,但那三项被萧天用白板笔写下的新政,却化作一场无形的风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全县医疗系统的每一个角落。

观望、质疑、抵触、期待……各种复杂的情绪,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交织发酵。

所有人都知道,茶都县的天,是真的要变了。但没有人知道,这场变革的阵痛,会持续多久,又会将他们带向何方。

改革的推行,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联合工作组进驻各大医院的财务科,遭遇的是预料之中的、铜墙铁壁般的“软抵抗”。账目倒是都在,一本本做得天衣无缝,每一笔开支都有对应的发票。但当调查人员深入询问某些大额采购的具体细节时,得到的回答永远是“时间太久记不清了”、“经手人已经调离了”,或者是干脆利落的一问三不知。

那些在旧体系里浸淫多年的老油条们,早已练就了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的本事。他们不顶撞,不反对,只是用最“合规矩”的方式,将所有的问题都变成一团理不清的乱麻。

而由李卫国副局长牵头的人事改革,同样举步维艰。

这位即将退休的老人,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他年轻时干革命的热情。他亲自带队,下到各个乡镇,准备对在职医生进行业务考核。然而他面对的,是各种各样闻所未闻的“困难”。

有的医生“恰好”生病了,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就是起不来。有的则拿出厚厚一摞早已泛黄的荣誉证书,倚老卖老地质问:“我为茶都卫生事业贡献了一辈子,现在你们要来考我?这是对老同志的不尊重!”

更有甚者,直接将一本空白病历拍在桌上,两手一摊:“李局长,不是我们不配合。实在是这穷山沟里,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个正经病人。你让我们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疗效?”

旧体系的惯性,像一张巨大而粘稠的网,将所有试图前进的脚步,都牢牢地拖住。

在这片混沌之中,唯一能看到一丝光亮的,是赵金宝负责的“一村一医”计划。

这位戴罪立功的副局长,几乎是赌上了自己全部的政治前途,来推行这项改革。他按照萧天的指示,从县人民医院抽调了几位刚刚在“反腐风暴”中被解放出来的、有技术有理想却一直被打压的年轻骨干,组建了第一支“巡回医疗队”。

然而当他满怀信心地准备将队伍派下去时,现实又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没有车。

局里那几辆破旧的吉普车,不是今天发动机坏了,就是明天轮胎破了,永远都在“维修中”。他向县府申请调用车辆,得到的答复是各部门车辆都很紧张,需要排队。

没有设备。

他向设备科申请调拨便携式的心电图仪和B超机,得到的答-复是“库存没有了”,新设备采购需要走流程,至少要等三个月。

甚至连最基本的药品,都凑不齐。那些被查封的医院药库里堆满了高价的“专供药”,而老百姓最需要的、几块钱一盒的降压药、消炎药,却寥寥无几。

赵金宝急得嘴上起了燎泡。他这才深刻地体会到,想在这片已经烂到根的土地上,做一点真正为民办事的好事,究竟有多难。

这天傍晚,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萧天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将所有的困难,都和盘托出。

萧天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赵局长,”他等赵金宝说完,才缓缓开口,“你觉得,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车,是设备,还是药?”

赵金宝一愣。

“都不是。”萧天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茶都县地图前,“我们最缺的,是人心。”

“那些人之所以敢用各种理由搪塞你,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相信我们能成事。他们觉得我们不过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不了几天就会熄灭。他们都在等,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萧天的手指,在地图上一个偏远的山区乡镇上,轻轻一点。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跟他们扯皮,不是去求他们配合。”

“而是要做一件,足以让所有人都闭上嘴,让所有人都重新燃起信心的事。”

他转过头,看着赵金宝,目光灼灼。

“赵局长,明天一早,你带上那几个年轻医生,跟我走一趟。我们亲自去出一次诊。”

第二天,一辆从县政府借来的、破旧的面包车,迎着晨雾驶出了茶都县城。

车上没有领导,没有随从。只有萧天、赵金宝,和三名从县医院抽调来的、眼神里还带着几分迷茫的年轻医生。

他们的目的地,是茶都县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黑石镇。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当面包车抵达黑石镇卫生院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与其说这是个卫生院,不如说这是个废弃的牛棚。几间破败的砖瓦房,院子里长满了荒草。唯一能证明其身份的,是门口那块被雨水冲刷得字迹模糊的木牌。

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瘦得像根竹竿的老医生,正无精打采地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有车来,他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

当他看清下车的人是副局长赵金宝时,才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脸上写满了惊慌。

“赵…赵局!您…您怎么来了?”

“老黄,少废话!”赵金宝按照萧天提前交代好的剧本,板着脸,官威十足地说道,“萧局长亲自下来视察工作!把你们院里所有人都叫出来!”

老黄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进屋里。不一会儿,整个卫生院,连同炊事员和清洁工在内,总共五名“职工”,都战战兢兢地站成了一排。

萧天没有理会他们。他径直走进那间所谓的“诊疗室”。

房间里光线昏暗,一股浓重的霉味和药味混杂在一起,令人作呕。墙角的一张病床上,躺着一个正在痛苦呻吟的老人。

“他怎么回事?”萧天问。

老黄哆哆嗦嗦地回答:“是…是镇上的五保户,叫李大爷。半个月前从山上砍柴摔了下来,断了腿。没钱去县里治,就只能躺在这里……每天给他打点止痛针……”

萧天走上前,掀开那床脏兮兮的被子。

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只见老人的右小腿,以一个诡异的角度扭曲着,整条腿肿得像发酵的馒头,皮肤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黑紫色,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流脓。

跟在萧天身后的那三个年轻医生,看到这幅景象,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是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合并严重感染!”一个年轻医生失声说道,“再不进行切开减压和清创,这条腿就废了!甚至可能会因为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那为什么不治?”萧天回头,冷冷地看着老黄。

老黄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得做手术啊…我们…我们这条件,做不了…而且…而且他一个五保户,也付不起手术费……”

“做不了?”萧天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你们这里,难道连最基本的手术刀、消毒酒精和缝合线都没有吗?”

“有…有是有的……”

“那就够了!”萧天打断了他。

他转过身,对着那三个已经面露不忍的年轻医生,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命令道:

“你们三个,立刻清理出一张桌子,作为临时手术台。烧开水,把所有能用的器械都进行高温消毒。再找几块干净的床单,撕成布条,作为绷带。”

“今天,我们就在这里,给他做手术!”

所有人都被萧天这个疯狂的决定,给彻底镇住了。

在这里?在这种连无菌环境都无法保证的条件下,做一台复杂的骨科手术?

这简直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萧…萧局长!使不得啊!”赵金宝也急了,“这要是出了事,责任谁也担不起啊!”

萧天没有理会他。

他只是走到那个痛苦呻吟的老人床前,俯下身,用一种极为温和的声音,轻声问道:

“大爷,你信我吗?”

老人因为剧痛,意识已经有些模糊。他费力地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干净的年轻人。他从这双清澈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名为“希望”的东西。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

萧天直起身,脱下外套,只留下一件单薄的衬衫。

他回头,看着那三个依旧在犹豫的年轻医生,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如果今天,躺在这里的,是你们的父亲,你们是救,还是不救?”

“如果连我们这些当医生的,都因为怕担责任而见死不救。那茶都县的老百姓,还能指望谁?”

“我再问一遍。”

“救,还是不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